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535篇
  免费   16117篇
  国内免费   10404篇
电工技术   10417篇
技术理论   6篇
综合类   11095篇
化学工业   4469篇
金属工艺   2493篇
机械仪表   6092篇
建筑科学   2468篇
矿业工程   1508篇
能源动力   3665篇
轻工业   1380篇
水利工程   1918篇
石油天然气   2551篇
武器工业   1339篇
无线电   14084篇
一般工业技术   6640篇
冶金工业   1142篇
原子能技术   422篇
自动化技术   42367篇
  2024年   260篇
  2023年   1953篇
  2022年   3375篇
  2021年   3671篇
  2020年   3976篇
  2019年   3380篇
  2018年   3239篇
  2017年   3690篇
  2016年   4020篇
  2015年   4638篇
  2014年   5995篇
  2013年   5866篇
  2012年   7366篇
  2011年   7696篇
  2010年   6117篇
  2009年   6226篇
  2008年   6423篇
  2007年   6978篇
  2006年   5677篇
  2005年   4645篇
  2004年   3741篇
  2003年   3083篇
  2002年   2361篇
  2001年   1801篇
  2000年   1563篇
  1999年   1239篇
  1998年   972篇
  1997年   778篇
  1996年   652篇
  1995年   477篇
  1994年   439篇
  1993年   306篇
  1992年   295篇
  1991年   174篇
  1990年   191篇
  1989年   157篇
  1988年   111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51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15篇
  1975年   11篇
  1959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为了提高交直流混合微网经济效益,提出实时电价机制下的交直流混合微网优化运行方法。首先针对交直流混合微网的结构和电气特性建立其优化运行模型;其次针对微网中负荷构成建立了基于负荷分类的负荷水平对实时电价的响应模型。所提出的日前调度模型将交直流混合微网制定的网内实时电价作为控制变量,给出实时电价制定策略和交直流混合微网日前调度方案。对所建立的模型采用混沌粒子群算法求解。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可以提高风光消纳率,增加交直流混合微网收益并且减小用户平均电费支出。  相似文献   
992.
针对目前电力行业在主变带负荷相量测试普遍采用手工绘制相量图,存在着绘图效率低、准确性差、作图不规范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利用Visual C++语言编制可视化界面相量测试软件的新方法。具体阐述了该方法的实施步骤,包括模态对话框建立、测试方式选择界面、原始测试数据输入界面、相量图绘制界面,主变三相差动电流计算。该方法能够快速绘制出相量图、准确计算出主变差动保护差动电流,并实现了原始测试数据的保存及测试报告单的打印功能,满足主变相量测试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993.
针对寻优搜索节点较多、线路较多的复杂大电力系统时计算维数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降维与搜索的网架重构方案。该方案结合优化蚁群算法与离散粒子群算法(DPSO)以搜索目标网架。首先,采用优化蚁群算法搜索一条主干线路,降低后续寻优的维数。然后,基于已经得到的主干线路,采用离散粒子群算法对电网的剩余部分进行搜索。利用已并网发电机组提供的发电功率,以考虑重要负荷的综合负荷恢复量最大为目标函数进行寻优,得到满足拓扑连通性和安全、稳定运行约束的目标网架。最后,以IEEE118节点系统和湖北电网部分地区为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4.
为给调控员的调控运行工作提供良好的人机界面,实现无人干预或者少人干预的图形维护工作,提出了网格化的自动成图概念。文中主要介绍了网格化自动成图的实现方法及应用效果,先是给出了系统的总体框架,然后详细介绍了模型抽取、节点布局和图形布线三项自动成图的基本过程,同时针对各种类型的图形成图作了相关阐述,并以单线图、系统联络图为例分别叙述了树状层次布局、边界层次布局算法及通道轨道布线算法的具体应用情况,最后展示了网格化自动成图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95.
热镀锌连退过程C翘机理及其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胜  张文军  林威  顾清  白振华 《钢铁》2021,56(9):88-95
 为有效降低带钢C翘发生风险,提高其表面镀层均匀性,研究了热镀锌连退过程C翘形成机理。充分考虑到热镀锌连退过程的设备与工艺特点,从弹塑性力学角度详细分析带钢C翘形成机理,并推导出C翘机理力学模型。采用条元法建立带钢C翘预报计算模型,并基于此采用优化递推法成功解决生产应用C翘预报模型难点。最后,在此基础上编制热镀锌机组连退过程带钢C翘预报软件应用于现场,并分别预报两种典型规格带钢在炉内不同工艺段板形翘曲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机组出口板形预报值与其实测值的偏差满足产品精度要求,该模型能实时预测炉内工艺段板形,为后续工艺参数优化提供理论指导,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提高国内油井管钢质量,采用扫描电镜对比了日本和国内油井管钢中夹杂物成分和形貌,统计了夹杂物尺寸分布、夹杂物间距和夹杂物分布等参数,基于FactSage热力学软件平衡凝固模型分析了冷却过程中夹杂物的演变过程,基于夹杂物碰撞数量平衡模型,讨论了油井管钢中夹杂物碰撞率。结果表明,日本油井管钢中夹杂物主要为CaS包裹的镁铝尖晶石,国内油井管钢中夹杂物主要为钙铝酸盐包裹的镁铝尖晶石夹杂物和纯镁铝尖晶石夹杂物。日本油井管钢夹杂物比国内油井管钢夹杂物数量少、尺寸小、分布更均匀。日本油井管钢中夹杂物数量密度达到7.5个/mm2,国内油井管钢中夹杂物数量密度达到28.3个/mm2。日本油井管钢中夹杂物最大尺寸不超过5 μm,国内油井管钢中夹杂物最大尺寸达到20 μm。FactSage计算冷却过程中夹杂物演变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国内油井管钢中夹杂物碰撞率比日本油井管钢中夹杂物的碰撞率高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997.
针对钢铁企业的热轧批量计划编制问题,考虑了热轧生产工艺规程、同宽板坯连轧长度限制等约束,建立基于不确定旅行商数的多旅行商问题(MTSP)的热轧批量计划数学模型,把轧制单元计划数最小化和紧邻轧制板坯间轧制宽度、厚度、硬度差异而造成的总惩罚值最小化作为优化目标。结合模型的实际情况,采用基于两交换启发式的改进遗传算法对问题进行求解。最后,利用某钢厂的实际生产数据进行计算试验,同时对结合传统遗传算法和改进遗传算法的优化情况进行对比和结果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和算法的有效性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998.
设计了一种高C-Cr高强耐磨钢,测试了末端淬透性,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微观组织演变和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力学性能和耐磨损性能,利用SEM和TEM表征了微观组织。试验结果表明,随距离淬火端距离的增大,试验钢的硬度呈现单调递减的趋势,0~2.5 cm为硬度平缓降低阶段,布氏硬度在63~65HRC的区间。马氏体淬火+回火处理后,试验钢基体组织主要为马氏体板条,板条尺寸大小不一。经贝氏体等温淬火处理后,贝氏体板条相互平行,板条尺寸平均。贝氏体板条间存在薄膜状的残留奥氏体,贝氏体板条内部存在长度为100~150 nm的碳化物析出相,析出相与贝氏体板条呈60°取向排列。磨损过程中,达到800转时,马氏体基体试验钢失重168 mg,贝氏体基体失重192 mg,增加了14.28%,马氏体基体的耐磨损性能更高。而贝氏体基体的力学性能却明显高于马氏体基体,屈服强度达到1 955 MPa,抗拉强度达到了2 485 MPa,伸长率仍然达到了7%。  相似文献   
999.
高效的动态电源管理预测算法对设备的续航时间有极大的提升,是动态电源管理研究的关键。在此背景下,提出了自反馈内嵌式马尔可夫(Markov)算法,它是一种动态电源管理的预测式算法。该算法针对多任务系统的特性,对其运行状态进行归类。抽象数据模型和实例数据模型通过Markov算法构建,在构建模型的基础上,得到具有利用初始状态预测未来运行状态功能的转换概率矩阵。并加入自反馈机制,使得与改进前相比,算法的健壮性和预测精度都有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00.
日光跟踪技术能明显提高光伏系统的效率,传统的光电检测日光跟踪技术的跟踪精度低,基于图像处理的日光检测跟踪技术精度虽高但算法复杂,系统成本高。通过图像处理进行太阳光斑检测跟踪的一般方法,包括太阳光斑图像的二值化、形心提取、差量计算等算法的分析,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形心提取方法,通过与传统形心提取算法比较,误差很小并不足以对跟踪精度造成实质性的影响,最后用ARM-CortexM3内核的芯片作为载体实现了对太阳光斑图像的检测跟踪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